王大爷患高血压病多年,平时没什么症状,所以没太重视,降压药吃吃停停。这不,脑出血住院了。医护人员和家人都一直告诫要规律用药控制好血压,王大爷就不明白,不就一个血压高,为啥要这么重视?为啥会造成如此大的后果?
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,是我国患病率、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。全国每年因血压升高所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余万,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。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,其主要并发症有卒中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,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那么该如何规范治疗高血压呢?今天就由脑心健康管理师带您走近高血压,了解这个危害健康的"无声杀手"。
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
注: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级属于不同级别时,以较高的分级为准。
非药物治疗
控制体重;减少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,并增加钾盐的摄入量;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含量;戒烟、限酒;适当运动;减少精神压力,保持心理平衡。
药物治疗
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
1.起始剂量: 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,根据需要,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。
2.长效降压药物: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,如使用中、短效制剂,则需每天2~3次给药,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。
3.联合治疗: 对血压≥160/100mmHg、高于目标血压20/10mmHg 的高危患者,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,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。对血压≥140/90mmHg 的患者,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。
4.个体化治疗: 根据患者合并症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,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,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。
5.药物经济学: 高血压是终生治疗,需要考虑成本/ 效益。
降压药物的种类
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(CCB) 、血管紧张素转化剂(ACEI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、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,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。其实用一句口诀就能记住:普利沙坦哌唑嗪,噻嗪洛尔和地平。
服药时间要科学、合理
在正常情况下,清晨醒来时,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,上午9~11点达高峰,然后逐渐下降;到下午3~6点再次升高。但随着夜幕降临,血压再次降低,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,凌晨2~3点血压最低。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有所不同。
1.每日1次服用的药物,应在清晨醒后即刻服用。
2.每日2次服用的药物,应以上午7点前和下午2点服药为好。
3.每日3次服用的药物,第一次应清晨醒后即刻服用,最后一次应在晚上7点前服用。昼夜节律要考虑,特殊情况需注意。
4.夜间高血压患者必要时可在晚间或睡前加服一次中、长效药物。
5.清晨高血压病人早晨清醒后起床动作宜慢,活动量宜小,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、工作,不主张晨练,药物首选长效制剂,清晨醒来即刻服用。
6.饭前饭后要确定,不可乱服。
高血压用药常见误区
1.降压用药,只凭感觉。很多患者,只有出现不适症状才会想起用药,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,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并不成比例。
2.降压用药,不愿正视。很多患者,尤其是年轻人,患高血压病后不愿意面对现实,担心用药太早,服药年限过长,同时也担心副作用或药品产生耐药性,因此总是找理由不用药,这也是十分危险的观念。除非早期轻度高血压,因为肥胖、血脂高导致的,通过严格的锻炼和饮食控制,血压降低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,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收益越大;其次,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无形损害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功能,早期控制血压,就能越早保护好器官,预防心脑肾损害。
3.降压用药,不能持之以恒。有些患者,服药后血压正常,便自行停药,高了又再次服药,吃吃停停,非常有害。高血压与其他疾病不同,高血压并不可治愈,只能控制,需长期服药,吃吃停停,血压波动大,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危害更严重。
4.降压用药,药品太过随意。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服药,偏信“广告药、偏方、灵丹 妙药”,喜欢照搬照抄,结果酿成悲剧,很不安全。
5. 降压用药,时间太过随意。血压会根据时间不停波动,晨起血压容易出现高峰, 是脑卒中发生的常见时间,很多患者喜欢晨练后或早饭后服药,非常容易导致意外,一天中,血压午夜最低,很多人喜欢睡前服药,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,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,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、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中积聚成块,阻塞脑血管极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。
温馨提示
走出高血压用药的误区,正确认识高血压,认真对待高血压的治疗,可以降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,有效对付“高血压”这个杀手,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,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,预防并发症的发生。
按时服药血压稳,灵活运用效更高
每天3次测血压,做好记录随时查
正确认识你的药,不伤肾来不依赖
时节变化要注意,调整用药找医生
良好情绪和饮食,更是天然降压药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脑心健康管理师”
ID:ZGNXJKGLS